遇上亦友亦母好老師 不良少年學會堅持蛻變單車賽冠軍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8/05/03 12:02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5

分享:

分享:

顏樹森因犯事轉至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,2年來全靠賴佩怡老師陪伴成長,令他脫胎換骨。

「壞學生」不壞,15歲中學生顏樹森曾因被欺凌而不敢上學,其後因犯事被轉介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(許仲繩紀念學校)。顏樹森在許仲繩紀念學校遇上賴佩怡老師,賴老師認為樹森本質不壞,更願意給他機會,陪伴他成長,令他由膽小怕事的男生,變成勇於挑戰的單車健將,更獲得獎學金,可謂脫胎換骨。

發掘看不見的本質

每個人生來都是一張白紙,但因為生命各種際遇,有的變得色彩繽紛,討人喜愛;有的破破爛爛,被人嫌棄。入讀許仲繩紀念學校的學生各有故事,顏樹森是其中一位。

樹森有點不同,外形乖巧,不是一看就看得出有甚麼問題。他本質很好,但可能本質好的孩子太多,大家看不見他好的一面。

兩年前,樹森因為無聊與朋輩劫去路人的手機,結果被判處社會保護令,其後被轉介到許仲繩紀念學校就讀。轉校初期,每次問及轉校原因、過去經歷,他支吾以對。任教中文科的賴老師指,樹森是想重新開始建立好形象,故不願多提往事。他的故事,全憑賴老師每次帶他外出訓練、參賽,累積得來拼湊而成:

每逢外出他就把經歷娓娓道來。當他想說的時候,我就知道多一點,聽多一點。

原來樹森的童年並不愉快,因為生於單親家庭,媽媽無暇照顧,升中後誤交損友而犯事。

賴老師星期六日也會帶樹森去踩單車,樹森的故事也是這樣一點一滴拼湊而成。(張展陶攝)

在舊校,樹森受人欺凌,不敢多言;在家中,因排行最小,不敢表達自己。遇上賴老師後,他有很大突破。樹森憶述,剛轉校就參加了學校的三項鐵人訓練班:

想參加甚麼活動,學校也會給你嘗試。那時我比較害羞、膽小,每逢訓練賴老師也陪著我,叫我不要怕。

過去2年,除了每星期的6堂中文課,星期六日賴老師還會帶他出去踩單車,有時更持續幾星期。賴老師笑言:

每天也見到他,見他還多過見自己女兒!

賴老師是單車活動負責人,經常帶樹森去訓練和參賽,讓他散發旁人看不見的光芒。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以為是打擊 學生卻成長了

最令賴老師難忘是,她帶樹森去體育學院考核游泳水平,當天抵達考場已心知不妙,有落敗的心理準備。語言是第一個難關,樹森表示,即使考官會講中文,也用英文表達。賴老師憶述:

那天在泳池,他落後其他考生。後來全場只剩他一個繼續游,但他沒有放棄,游畢全程。事後他說,看到計時員抿著嘴看他。我很擔心打擊他自信心,豈料他對我說:「沒想過我做得到,我做得到了!」

他不介意包尾,不介意全場人看著他,我覺得這需要很大勇氣。換了是我,我可能怪責老師令我出醜,但他說「我竟然做到。」

賴老師說樹森本質很好,深信他能不斷突破自己。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賴老師表示這孩子令她很難忘,她深信:

他本質很好。今天做不到的事,終有一天他也做得到的。

在老師悉心栽培下,樹森一步步成長,去年更於「全港青少年單車機大賽」奪冠軍,在「陸上兩項鐵人聯賽」獲季軍。他不諱言:

以前沒想過要做好每一件事,是老師帶我完成大大小小的比賽、訓練,有段時間星期一至日也見到賴老師。過程是辛苦的,要抱持積極態度才做得到,是老師令我態度改變。我學懂不要放棄,要堅持。以前我做不到就此作罷,覺得沒甚麼大不了,現在覺得堅持是一種態度,也令我更勇於嘗試。

轉校後,很多事他也是初次體驗,例如:擔任禁毒時裝比賽的司儀。此前,他從未試過在眾人面前講話。最近,他更取得「堅毅奮進獎學金」。能走到今天,樹森衷心感謝賴老師的栽培及教導。

許校老師們給予學生很多嘗試機會,陪伴成長。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曾有一刻萌生放棄的念頭

在許仲繩紀念學校任教了3年的賴老師,也曾灰心失意,甚至想過放棄。她說,有次帶學生去外地踩單車,辛苦籌備活動,卻換來學生一句:「是你逼我去踩單車,我根本就不想踩!」她坦言那刻很想哭,很想放棄。

又有一次,花了許多心思教學生,卻被學生指著,用髒話罵:「是你蠢才會這樣花時間在我身上。我根本不需要你教!」那刻,我真的想放棄,不再教了。

後來,有位老師鼓勵她,令她重燃動力:

你對他說的,他今天不明白不要緊。可能10年後,他會明白,就當把種子栽在他身上。畢業前你也未必看到他有明顯的改變,但你也要心存昐望:他會把你的話放在心上。

賴老師明白,許校的學生本質不壞,只是不懂用恰當行為表達自己,令人看不見他們的內心,優點統統被掩藏。

賴老師說,原來自己是第一個帶學生去看這個世界的人。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帶學生去看這世界的人

賴老師更發現,學生的世界很細,有次她帶學生往中文大學,學生問:「中文大學大還是觀塘大?」原來他的世界就只有觀塘。不過,任教多年她最怕學生不上學,賴老師說,只要學生願意上學,就有方法教。

即使他們回來反檯、打老師也不要緊。一天他上學,一天就有機會教,也就有機會改變。要駕車接他回來也沒問題,我們不會忘掉每一位學生。

【更多教育專訪】

【延伸閱讀】不追求名次 陳葒為基層走過9年風雨義教路

【延伸閱讀】逾百導師憑「一團火」義補 小六男生重拾學習英文熱誠

撰文 : 黃泳欣 TOPick記者